四月十二日,四川省教育厅、四川省体育局、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四川省第五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在泸州市圆满落幕。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角逐,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凭借8胜3负的战绩,夺得了全省小学女子足球组的亚军荣誉。这并非偶然的成功,而是新津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努力的结果。
新津三小在足球上的辉煌并非孤例。今年三月,中国足球中乙联赛中,成都蓉城B队在双体主场以2比1战胜广州蒲公英队,取得了新赛季的开门红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身披52号球衣的帅惟浩,作为首位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出场的“09后”球员,其足球启蒙正是在新津三小开始。
新津区对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视,不仅仅体现在足球上。从2024年开始,新津区就提出了以多样赛事、多彩课程与体教融合的“三重奏”,全面启动“‘体教融合’成长赋能计划”。此计划旨在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,增强学生核心素养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因此,特色体育课、多彩课间活动、各类竞技赛事等体育活动在新津区校园内风靡起来。
“津城少年·青春阳光”中小学生的体育赛事是其中的一个缩影。田径、游泳、篮球、羽毛球等12个大项的比赛,吸引了5000余名学生在赛场上展开激烈比拼。新津区以“津城少年•青春阳光”为名片,大力推动常态化竞赛机制扎根校园,通过一月一赛、项目轮赛、校际争霸赛等项目营造校园运动氛围,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校园体育竞赛。
新津区的特色体育学校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、新津成外等,以其独特的体育项目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。比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柔道特色项目曾被央视新闻专访,新津成外的学生在国内外网球、击剑、游泳赛事中屡次折桂。这些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,不仅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乐趣,也为他们成为赛场新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为了深入挖掘体育赛事的育人价值,新津区各学校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,完善体育教学模式,力争让每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。比如普兴小学以“中医药文化”为依托,启动课间师生“八段锦”运动项目;牧山新城小学则引进了AI运动吧,让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足球、棒球等项目。
同时,新津区还积极引进成都体育学院、四川省武术协会等单位与高校,在学校内建立实践和训练基地。这样的资源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的宝贵机会,更为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提供了助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津区还在校园里引进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社团课、校级运动队教练的探索。如邱子涵、王自丹等退役运动员在校园内指导学生进行乒乓球、排球等项目的训练,让学生们从他们身上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。
未来,新津区将继续深化创新举措,全面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培养学生成长为既有健康体魄,又具健全人格、高尚品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。这样的努力和坚持,必将为新津区的青少年体育发展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中超直播